“放歌遵義,踏浪前行”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100年彈指一揮間,100年滄桑巨變。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重溫黨的歷史,無論是對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非常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領悟遵義會議精神,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在守護好黨的初心使命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2021年5月26日-30日,江蘇省住建集團聯合黨支部攜手南京市南通商會黨支部到遵義會議會址、紅軍山、茍壩會議會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加強黨史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傳承并宣揚遵義會議形成的會議精神和長征精神。
高級顧問江蘇省信訪局原正廳級巡視員張云泉、開班班長江蘇省住建集團董事長姚遠、江蘇省住建集團聯合黨支部以及南京市南通商會黨支部的黨員同志們共計40余人參加本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
當天下午,大家首先通過開班典禮及紅色文化培訓,學習“遵義會議”精神。高級顧問張云泉同志做開班致辭,開班班長姚遠同志做開班動員講話,遵義黨史研究專家袁小英做開班授課,學員同志們在張云泉老師的精心授課、培訓下,深深感受到遵義會議對中國革命貢獻無比之大,也體會到遵義會議形成的遵義會議精神和長征精神,對今天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刻啟示。
遵義會議——偉大征程上的重要轉折
次日上午,黨員同志們來到遵義會議舊址。1935年1月,為了挽救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中國共產黨人,從絕地險境千里奔襲到這里,召開了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在我們黨百年歷史征程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遵義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的。遵義會議的召開,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 毛澤東同志不負眾望,將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四渡赤水、屢出奇兵……終于讓紅軍化險為夷,紅色的火焰從西南燃向西北,最終燃向全中國。
遵義會議之后,中國共產黨從長征前瀕臨滅亡的險境轉危為安,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百年滄桑,中國巨變,遵義會議的深遠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益彰顯。
紅軍山——紅軍烈士永垂不朽
遵義的紅軍山名聞遐邇,紅軍山的英烈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紅軍山原名“小龍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遵義人民不忘長征途中在這里犧牲的紅軍將士,在當年戰場遺址找到了77位紅軍烈士墳墓。1953年,遵義市確定在小龍山上修建紅軍烈士公墓,將烈士遺骸陸續集中遷至山上,同時把早已遠近聞名的“紅軍墳”,從桑木椏也移到小龍山。從此,遵義人民就把小龍山改稱“紅軍山”。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紅軍烈士陵園幾十年來已經成為人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汲取精神力量的一個場所。
張云泉同志整理挽聯,學員代表敬獻花籃,全體學員行鞠躬禮,表達深切緬懷之情。隨后,大家一起重溫入黨誓詞。
茍壩會議——鞏固黨中央領導地位
全體黨員同志們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先后到茍壩會議會址、毛澤東小道、茍壩會議陳列館等地參觀學習。茍壩會議是毛澤東用馬燈點亮中國的地方,1935年3月,長征中的紅軍在茍壩村召開會議,成立以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的三人軍事領導小組,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全體黨員同志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茍壩會議會址,認真觀看每一件展品,聆聽每一段故事,觀看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環境下的生活情況,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深切感受到先輩建立新中國的艱辛與不易,只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并進行不懈奮斗,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花茂村——牢記叮囑·感恩奮進
最后一站,大家來到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鄉間小徑前行。“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里找到鄉愁了?!?015年,習總書記來到花茂村,他說:“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彼膭畲迕?,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貧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深入了解花茂村的歷史、人文以及黨建情況,仔細尋訪當地的村民,認真走訪田間地頭,挖掘紅軍的紅色文化,探尋習總書記的“鄉愁”之源。
近年來,花茂村黨員干部們以鄉村振興為抓手,把村莊作為景區來打造,把鄉愁作為文化來傳承,村里的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守好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把花茂村建設成為美麗的宜居村莊。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江蘇省住建集團聯合黨支部通過組織本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既是一次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追憶,也是一次對黨史的深入學習,更是對廣大黨員同志們踐行初心和使命的教育。大家在一系列莊重嚴肅的活動中現場接受黨史、軍史、革命史教育,重溫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從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旗幟鮮明講政治,忠誠于黨守紀律,恪盡職守敢擔當,注重本企業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引領,不斷提高政治覺悟,持續秉承“以黨建帶隊建,以黨建促業務”的方針,在實踐中積極摸索黨建新模式,啟發工作思路并創新工作方法。通過發揮黨的政治優勢,以黨建引領企業文化,將黨建嵌入企業管理,推動企業發展,用最好的狀態迎接建黨100周年!